近日,四川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提出14条落实“双减”的工作举措,包括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培训常态监管等。
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提出14条落实“双减”的工作举措,包括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培训常态监管等。其中,对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要求如下:
教育相关部门要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实践教育工作,保障体育锻炼时间,丰富美育内容,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将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内容和督导考核的重点。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长的有关规定,建立各学科、各年级作业统筹机制,科学设定各学科、各年级作业量,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落实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布置手机打卡作业。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等活动。
同时提出,教育部门要建立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办法,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推动提升教师课后服务能力,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整体设计课后服务方案,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一生一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