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借助十六进制精准教学云平台,构建精准高效的课堂,以数据为导向,建立多元循环的知识体系;以信息化工具为辅助,打破制约课堂学习的局限;以个性化的层组为单位,组建不同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优化教学效果。
王乙茗老师是潘塘中心小学的一位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地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但当前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貌合神离”,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功能套用,没有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融合;二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重构课堂情境,呈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多是师生、生生间的简单互动。信息技术为课堂增添了新的媒介,教师应打破传统固定教学模式的桎梏,转变教学观念,探寻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精准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以数为导 建立多元循环知识体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增加了一个新的教学媒介——数据库,可以建立“学生—数据”“数据—教师”“教师—学生”的多元循环知识体系,在直观数据的导向下让教学有的放矢。
01、课前知学情,提高课堂效率
在精准教学云平台备课端设计预习单,学生在预习时自学本课生字词并完成预习单相应题目,课前由班级“信息官”收取全班作业并进行扫描,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堂上教学生字词时,教师定位到正确率最低的那道题,找到选择率最高的错误项,进行纠正并强化读音教学,同时采取示范读、学生领读、同桌互读多种形式加强记忆。针对选择率较低的错误选项,教师可以指名本题选对的同学为选错的同学正音并带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云平台检测功能把基础教学做到扎实高效。
02、课中探难点,推动学习任务
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的教学难点是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利用平台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两篇关于动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结合题中列出的选项展开讨论;再指名在课堂练习中答错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答案。把难理解的内容前置到平台检测题目中让学生先接触,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合作攻克难题,再回到题目应用中去理解,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轻松地解决难点问题。
03、当堂检成效,减轻课后负担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课上在学生学完本课知识点后,教师便可以用平台组题进行检测,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数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检验课堂成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检测功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因“数”而教。
二、工具为辅 打破课堂局限性
01、电子书化身宝典,图文并茂答疑
精准教学云平台为语文课堂增设了很多信息化的实用教学工具。如电子书功能,学生在电子书里定位到某个词语,选中后可以看到它的下拉菜单里有“朗读、搜索百科、搜索图片、查词典”等选项。在教学古典名著单元时,一些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不易理解的词如“身披鹤氅”中的“鹤氅”,可打开电子书选中“鹤氅”点击“朗读”“查词典”,学生就能明确读音、了解字面意思;再点击“搜索图片”,一张张带有仙鹤图样的汉式外衣图片就出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印象深刻,对诸葛亮神仙气概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02、优师端同步投影,课堂展示即呈现
平台的“优师端”手机App可以实现手机端和电脑端的同步教学,同步投影功能体现了互联优势。比如课堂上的小练笔,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用手机拍下学生的作业,通过优师端上传到电脑端,可进行即时的展示评价。
三、划分层组 组建不同学习共同体
01、分层发布作业,靶向指引教学
在平台备课端中,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学生分层,作业按层发布给学生。后台会自动收集每位学生的错题,形成直接指向个体学生的“靶向作业”。进行一定累积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布置“靶向作业”,学生巩固自己的错题,温故而知新。
02、划分学习小组,共探究促发展
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搭建高效探究的学习平台,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平台备课端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4人学习小组。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可给其所在的小组加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优化学习效果。